[職業]整個森林都是我的辦公室-兩棲與爬蟲類調查 @ 好野上班族

前幾回介紹了哺乳類及鳥類的調查,今天要介紹的是許多人都不太了解、甚至有點排斥的類別,也就是兩棲類及爬蟲類。

兩棲類與爬蟲類常見分類群
手電筒是夜間調查的好朋友
而"They are not dangerous"在<怪獸與他們的產地>中
男主角所說過的一句話,
令人想到現實中兩棲類與爬蟲類生物的處境

兩棲類比較常見的分類群有:

  • 無尾目(Anura, 沒有尾巴的,如:蛙類)
  • 無足目(Gymnophiona, 沒有腳的,如:蚓螈)
  • 有尾目(Caudata, 有尾巴的,如:山椒魚)。

爬蟲類較常見的分類群如:

  • 鱷目(Crocodylia,如:眼鏡凱門鱷)
  • 有鱗目(Squamata,如:蜥蜴、蛇類) 
  • 龜鱉目(Testudines,如:斑龜、中華鱉)。

在台灣西部平原至低海拔丘陵地區較常見的兩棲類大多是無尾目(如:蛙類)的物種,爬蟲類則是包含有鱗目(如:蜥蜴、蛇類) 及龜鱉目(如:斑龜、中華鱉)的物種。


兩棲類與爬蟲類調查方法:隨機漫步法

在兩棲類及爬蟲類的調查中,方法是相當類似的,通常都是在夜間及日間使用隨機漫步法進行,也就是沿著調查範圍內可及的路線行走,聆聽蛙鳴,佐以手電筒或頭燈照明,觀察是否有蛙類或爬蟲類活動,並記錄種類和數量。

由於兩棲類及爬蟲類的部分物種,經常是生態系中其他角色的食物,所以他們的體色往往會融入棲地背景,再加上躲藏於石縫或泥濘中的特性,讓觀察者更難察覺,是故用視覺觀察兩棲類與爬蟲類,需要一段時間的經驗累積。


蛇蛇很邪惡?!

所有人都有討厭或害怕的東西,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是蛇,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香菜(?)⋯,不過,其實野生動物並不會主動跟比自己體型大的動物接觸(包括人類),有很多時候是腦補情節來著。

再者,蛇類是生態系中的消費者,獵食行為某種程度上控制了獵物(如:鼠類)族群的成長,對於農作物的收成也可能有所助益。

(延伸閱讀>【人文講堂】20160507 - 少了毒蛇,明天會更好? - 毛俊傑)

關於消費者在生態系中的功能,美國的黃石國家公園已有相關的案例("Wolf Reintroduction Changes Ecosystem "),證實高階消費者對於整個生態系、甚至是環境景觀都有相當可觀的影響。

當時狼群重返黃石國家公園之後,改變了鹿群及其他草食動物的行為,進而使得河濱的植物逐漸蓊鬱,間接穩定了河岸的地景。這樣的現象也顯示生物活動與環境是複雜且緊密的關係,李組長眉頭一皺就發現事情並不單純阿


感謝您的收看,更多關於生態調查的日常,下回再見啦~
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