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手札] 要說自己「愛動物」之前該知道的事 @好野上班族


今天要來聊聊動物這個東西。

每次有人說自己愛動物的時候,我都好想説「對啊,我也覺得珊瑚蟲在環境裡很重要呦❤️」(怪人)






如果不特別設限,大家聽到動物二字第一個聯想到的是什麼呢? 歡迎留言,請不要隨意開戰毛與不毛。

所謂的動物,或者說是動物界的物種,根據英文版wikipedia,大約有150萬種,其中有100萬是昆蟲,我們比較熟悉的脊椎動物其實只佔了4萬~6萬種,另尚有其他類別如浮游動物、軟體動物(蝸牛)、棘皮動物(海星)、刺絲胞動物(水母)等等。




動物在生態系中的角色

野生動物們除了有自己的任務(生長、繁殖),在生態系中也與其他物種有關聯,彼此的關係可能是捕食或互利等等,這樣的動態關係其實頗有深意。

以捕食而言,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對獵物那方很不利,但遠程而言,捕食者能在獵物族群之中淘汰生病或不健康的個體,促進整體族群的健康及延續,甚至能在控制初級消費者族群之後,使得植披能再度繁茂,間接改變地景,早年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曾經有狼群的研究已證實這點(YellowStonePark- Wolf Reintroduction Changes Ecosystem)。

從台灣的研究舉例的話,<老鷹想飛>及相關研究曾將黑鳶稱為清道夫,可以說明捕食者,或高階消費者(註一),在生態系中是維持平衡的一股力量,這或許也是牠們經常被作為保護傘物種(umbrella species) (註二)作為保育目標的原因吧

也許有人會問:這跟我又有什麼關聯呢?

這麼多物種,如果以人本為出發點,人要進食,而食物來源的農業和自然環境可說是共榮共存的,環境受到干擾或棲地減少,高階消費者離去,鼠患和蟲害讓農業損失,又要花更多經費在防治上面,對人類來說也不甚經濟,還不如讓猛禽來抓老鼠(延伸閱讀:請黑翅鳶來抓老鼠)。

另外,醫療或科技方面,在自然棲地中,或許仍藏有未被發現的生物資源,這也是要保留生物多樣性和天然棲地的其中一個原因。

試想若今日在這群生物裡有種物質能救你所愛的人一命,那這項資源是否該保護呢? 


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,別忘了留下你的讚,並分享給你的朋友,也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~更多好野上班族的日常,咱們下篇文見啦!




註一:簡而言之在能量傳遞上,能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稱為生產者,取食植物的稱為初級消費者,取食初級消費者則可稱為高階消費者。

註二:在保育生物學中的實質策略方面,生存棲地廣大、保育該物種的同時能一併保留本區生態者,稱之為保護傘物種,另外相關的名詞還有
a. 作為保育行動號召吉祥物的旗艦物種(flagship species) 
b. 在生態系中扮演關鍵一角的基石物種(keystone species)

留言

張貼留言

熱門文章